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中文注册
x
【6117】维瓦尔第·四季 圣马丁(企鹅指南三星带花) Neville Marriner-Vivaldi - The Four Seasons LP黑胶 WAV 24-96 专辑英文名: Vivaldi - The Four Seasons
专辑中文名: 维瓦尔第·四季(企鹅指南三星带花)
艺术家: Neville Marriner
版本: 1970, ARGO
发行时间: 1985年
地区: 意大利
作曲:Antonio Vivaldi
小提琴:Alan Loveday
羽管键琴`管风琴:Simon Preston
指挥:Neville Marriner
乐团:Academy of St. Martin-in-the-Fields
CD编号:Argo 414 486-2
专辑简介:
维瓦尔第在《四季》里,用弦乐创造出了丰富的效果与娱乐特质,令人叹赏不已。曲中的意象——春天的小鸟`夏天的雷雨`秋天的猎人和冬天的冰雪,鲜明生动。维瓦尔第为每首协奏曲各写了一首十四行诗,作为乐曲说明:
《春天》 以鲜亮的E大调赞颂“愉快的鸟鸣”声,不时被“当微风转变成一阵短暂的暴风雨”打断。在缓慢的乐章中,有一个牧羊人在“繁花盛开的怡人的草地”上睡觉,旁边则有狗吠声(中提琴独奏)。终乐章中,山林仙女们跳着优雅的基格舞曲,太阳也从云的背后露出脸来。
《夏天》 带着正午烈日的酷热到来,太阳光以具威胁性的G大调“灼烧着松树”。这时可听到杜鹃`斑鸠与雀鸟的啼声,还有微风轻拂的悉悉声,直到北风袭来。第二乐章里,牧羊人在“闪电雷鸣”中惊慌失措,各式各样的昆虫也因为热烈躁动的气氛而“被鼓动得狂乱不安”,这里的音效无懈可击,弦乐低音以非常靠近琴桥的方式演奏颤音以代表雷声,而小提琴伴奏的断续节奏则代表牧羊人的颤抖。终乐章里,暴风雨突至(下行音阶与弦乐的强烈颤音,代表倾盆大雨),冰霰重重的落在熟玉米田里。
《秋天》 是田园式的F大调旋律。第一乐章中,有个农夫唱着歌跳着舞,庆祝丰收,美酒满溢,很快的,这些饮酒狂欢的乡下人便睡着了,他们的“恬静安睡”表现于协奏曲的第二乐章。终乐章描绘的是破晓时分的猎人,从音乐中可以想象到号角声`狗叫声`吆喝声,还有他们追捕猎物时嘈杂零乱的枪声。
《冬天》 变成了荒寂的F小调。根据作曲家的诗看来,第一乐章描绘我们在寒风中打哆嗦(弦乐尖锐`反复的乐音以不和谐的方式相互冲击)与跺脚(是较强有力的段落,乐音明显增强),最缓板中,我们“在火边满足的沉思”,而外头的人早已被结冰的小路上,滑了一跤,又站起身来,忍受着寒风的吹袭。维瓦尔第说“这就是冬天,而冬天的乐趣也就在这里。”
本唱片据说是维瓦尔第《四季》全球销量第一的版本,也是DECCA公司旗下ARGO最佳录音之一。小提琴演奏者阿兰·罗夫黛甜美的音调与准确精湛的技巧,使得这张唱片有上等礼服般的含蓄优雅;还邀得风琴名家西蒙·普雷斯顿助阵,时弹羽管键琴,一时又弹管风琴,内容丰富多彩。古乐器羽管键琴的加入让人惊喜,音色清脆,别具一格。而指挥马里纳与圣马丁学院乐团的密切配合,更是典型的英国风范。1970年的录音,对比明朗,平衡感极佳。
专辑曲目:
CD: Vivaldi, Antonio - The Four Seasons (Neville Marriner)
YEAR: 1998 ID3G: 32
01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1 'Spring' - I. Allegro [0:03:13.15]
02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1 'Spring' - II. Largo [0:03:29.67]
03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1 'Spring' - III. Allegro [0:04:40.70]
04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2 'Summer' - I. Allegro Non Molto [0:06:17.00]
05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2 'Summer' - II. Adagio - Presto [0:02:09.15]
06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2 'Summer' - III. Presto [0:02:53.03]
07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3 'Autumn' - I. Allegro [0:05:00.30]
08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3 'Autumn' - II. Adagio Molto [0:02:55.47]
09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3 'Autumn' - III. Allegro [0:03:31.45]
10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4 'Winter' - I. Allegro Non Molto [0:03:18.55]
11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4 'Winter' - II. Largo [0:02:19.40]
12. 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.4 'Winter' - III. Allegro [0:02:59.55]
生於倫敦,幼時隨父親學習小提琴,後師從蒙特內。13歲入倫敦皇家音樂院就學。二次大戰期間,曾在英國陸軍服役,1943年在法國戰場受傷,在醫院養傷期間認識達爾特(Thurston Dart),對其一生產生重大影響。戰後他重返學院修完學業,又赴巴黎師事貝涅德蒂(Rene Benedetti)學習小提琴,並進巴黎音樂學院深造。回英後在艾登(Eton)學院當了一年教師。並組建了幾個室內樂小組,與達爾特聯手為二重奏組,(達爾特擅長十七與十八世紀音樂,演奏大鍵琴),之後以此為基礎創辦了雅各賓合奏團(Jacobean Ensemble),1950年為Argo錄製了許多浦賽爾的三重奏鳴曲。馬利納早在1948年即是皇家音樂學院教授,1956年加入倫敦交響樂團任第二小提琴首席,直至1969年。他與達爾特的友誼交往持續到1971年達爾特逝世為止。1985年馬利納榮膺勛爵稱號。
1957年倫敦聖馬丁教堂邀請馬利納籌辦晚禱音樂的演出。他同意安排六個節目,並且組織一個室內樂團,包括第一、第二小提琴各四名、中提琴兩名、大提琴兩名、低音提琴一名,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倫敦幾個樂團的首席,樂團取名聖馬丁室內樂團(St. Martin-in-the-Fields),帶點戲謔的意思。不久天堂鳥唱片公司便為馬利納及其樂團簽約,錄製了庫普蘭的《國家》,結果大受好評,從而肯定了樂團的似錦前途。1959年他赴美向蒙都學習指揮,後來馬利納繼續指揮聖馬丁室內管弦樂團,為Argo、Philips和EMI錄製了許多唱片,它無疑是當今錄製唱片最成功甚或最好的室內管弦樂團。他的團員們個個經過選拔,無合約的限制,完全憑自身的實力加盟該團。後來他又增加了管樂部分,如此就擴大曲目到演奏海頓、莫札特、舒伯特、貝多芬、羅西尼的作品。樂團頻頻巡迴演出,在海外舉行的音樂會比在英國多。
1969年馬利納應邀赴加州指揮新建的洛杉磯室內樂團,該團主要由青年樂手組成,也吸收了一些好萊塢的自由樂手。直到他1978年離美之前,他每年都得花上三個月的時間指揮該團,並於1975年率團巡迴歐洲。他在洛杉磯的傑出表現引起美國一些大型樂團的注意,波士頓交響、紐約愛樂、克里夫蘭、明尼蘇達國家交響、舊金山交響、和底等律交響等樂團紛紛寄來聘書請他出任指揮,但他認為指揮英國樂團比較容易些。1971年起他曾短期擔任英國北部小交響樂團指揮,1975年於倫敦擔任南岸夏季音樂節音樂顧問。他在澳洲也組過一個類似洛杉磯室內樂團性質的樂團,1978-1985成為明尼蘇達管弦樂團指揮及音樂總監。1977年任密西根羅徹斯特Meadow Brook音樂節的藝術總監,1981年任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首要客席指揮,後升任首席指揮。他之所以重返交響樂團,是因為擔心室內樂團會使上演曲目停滯,而失去新鮮感。此外他還指揮歌劇,錄製過《費加洛婚禮》、《塞爾維亞的理髮師》等唱片,都十分暢銷。
在指揮洛杉磯室內樂團之前,馬利納的名字總和聖馬丁室內樂團密不可分。在那之後,他顯得更獨立自主,成為一位名符其實、備受尊敬的大師級指揮。正如其他室內樂團指揮,他之所以名震海內外,唱片功莫大焉。他精益求精而從不滿足,演出前的準備工作細緻周全。在這方面,達爾特的教導確是終身受用。錄音前他決不先參考別人的唱片,因為那樣必然下意識地會被他人影響。儘管他音樂胸懷廣博,但不喜歡「嘎嘎」作響的現代音樂,他認為這種用電子樂器或即興表演的玩意兒,不會給樂手或聽眾帶來什麼樂趣。他認為「巴爾托克以降,沒有更令人滿意的弦樂作曲技巧。」聖馬丁的聲音和風格常常具有「活躍」及「清新」的特點。這種特色乍聽有些圓滑,把團員們的優美合奏、風格,以及高度熟練的技藝都隱匿在後。不過他們的確有一種特殊凝聚、清晰及明亮的音色,雖然有時會讓人覺得開朗得不適合某些音樂的風格。馬利納自信聖馬丁目前還是最佳室內樂團之一,它所錄製的唱片成就巍然。馬利納對波蘭室內樂團也懷著崇高敬意,但他說:「人們可能還是會買我們的巴洛克音樂唱片,因為他們喜歡我們的演奏方式。而現在已經多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各種演奏方法了。」他接受使用古樂器奏演奏巴洛音樂的方法,這類樂團現在英國已有許多。
馬利納和聖馬丁樂團為Argo、Philips和EMI錄製了許多從巴哈到二十世紀作曲家的作品,其中巴洛克時期的大型器樂作品有巴哈、韓德爾、維瓦第、柯賴里和泰雷曼的合唱作法。另外還有阿比諾尼、鮑西、曼弗萊第尼、加布烈里、浦賽爾、Avison、阿內、阿比卡斯特羅的作品。古典樂派及稍晚期的作品中有莫札特的交響曲全集、鋼琴協奏曲(布蘭德爾鋼琴)、其他協奏曲、小夜曲、序曲、合唱作品及《費加洛婚禮》,還有一部份海頓的交響曲、《創世紀》和《四季》,貝多芬一號、二號、三號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(克萊曼小提琴)、舒伯特九首交響曲、韋伯的兩部交響曲、羅西尼的弦樂奏鳴曲、孟德爾頌的第三號、四號交響曲,羅西尼的歌劇序曲和《塞爾維亞的理髮師》、葛利格的《霍爾堡組曲》和《皮爾金》選曲、德弗札克的兩首小夜曲、柴可夫斯基的「弦樂小夜曲」、《弗羅倫斯的紀念》、《胡桃鉗》組曲,以及史特勞斯《死與變容》。英國音樂的代表作有艾爾加及佛漢.威廉士的弦樂作品、戴流士、巴特沃夫、華洛克、布瑞頓、莫(Maw)的作品。現代作品曲家有德布西、拉威爾、易白爾、佛瑞、巴爾托克、史特拉汶斯基、普羅高菲夫、蕭士塔高維契、艾伍士、柯普蘭、柯維爾、克瑞斯頓、巴伯、羅德利哥和羅梅洛的作品。和他合作的樂團有洛杉磯室內、倫敦交響、愛樂、明尼蘇達、阿姆斯特丹大會堂、北方小交響和德勒斯登國家等樂團等。與明尼蘇達樂團合作錄過德弗札克、華格納、布列頓及柯普蘭的音樂。近年馬利納及聖馬丁室內樂團因電影《阿瑪迪斯》的音樂而走紅全世界,變得家喻戶曉。影片情節雖然荒唐,對莫札特的描寫也並不真確,但就向廣大觀眾介紹馬利納的莫札特音樂一事而言,則功不可沒。
|